这部突如其来的爆款电影,我之前期待值并不低,经过临时退出柏林电影节以及撤档与再定档极限操作后,它本就已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国产青春题材的影片,经历了前些年的粗暴“透支”,不少人的惯性思维一定是“烂片推定”,然而《少年的你》不仅在青春片本身的维度内完成了极具水准的叙事,它同样还是一部颇具重量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故事发生在高考前夕,陈念(周冬雨饰)就读于安桥市的一座普通高中。
如果不是镜头对准了她,也许大家都会忽略她的存在,瘦小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学生中随波逐流,窘迫的家境将本不该在这个年龄去承受的重量压在了她单薄的肩上。
与过往的诸多青春电影相比,沉默寡言的陈念本就是一位“反其道而行之”的角色,她太像我们记忆中那些早已模糊的身影了。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更美好的明天,陈念只能拼命学习,就像这所学校里所有的学生一样,她对“考上一所好大学能改变一切”深信不疑。
然而,一位同学的自杀却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陈念成为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路径单一的竞争将本就苦不堪言的青春化作了一片弱肉强食的丛林。
在丛林中,还有一位名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与陈念不同,他早在13岁时就已被迫去适应这蛮横的环境,在旁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天天只会打架的小混混。
要不就是打人,不然就被人打,这就是小北摸爬滚打得出的生存逻辑。如同他缺位的家人一样,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人关心这样一个不良少年的。直到偶然路过的陈念见到素不相识的小北被群殴,颤颤巍巍的报了警。
也许是命运使然,在一片黑暗中,那一抹不起眼却难能可贵的善意擦出了一瞬的火花,让两个孤独的灵魂向彼此逐渐靠近…
看得出导演曾国祥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少年的你》承载了不少沉重的主题与可供讨论的表达,但这一切首先取决于陈念与小北之间的情感是否可信,能否真正打动观众。
《少年的你》做到了,从始至终,你看不到有人将“爱”挂在嘴边,但两人之间的羁绊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他们皆是弱者,看着彼此的伤痕累累,即便拼尽全力,只要一个不留神,稚嫩的少年就会被现实击倒。
但他们也皆是强者,倔强的少年愿意为了对方付出一切,即便深陷泥泞,他们也未曾低下那仰望星空的眼神,陈念与小北,他们渐渐成为了彼此的救赎,幼稚与决绝共存,这是在进入成年世界前少年最为悲壮的反抗。
除了扎实的剧本与导演精准的情绪掌控能力,周冬雨与易烊千玺两位主演的演技也为影片带来了动人心魄的情感冲击力,而无论是选角还是表演方式,《少年的你》都称得上是一场豪赌。
没错,周冬雨确实贡献了影后级别的表演,从每一个体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动作,到每句台词精准的情绪传达,片中的表演从始至终都担得起自《七月与安生》横扫奖项后大家对于周冬雨的期待。
然而冬雨对“陈念”的理解与演绎绝不应当被一个“稳”字一笔带过,这次的表演彻底颠覆了过去几年一些观众对于冬雨演技的刻板印象,她终于不再是“自己”,收起了所有我们熟悉的表演方式,抹去了随性率真的性格特质,鬼马精灵的她不见了,这次站到我们面前的,只有陈念。
当27岁的周冬雨饰演一位高中生却没有丝毫违和感的时候,不得不说这确实有天赋的成分,时间似乎不忍在她精致的面庞上留下痕迹,岁月只是令冬雨越发熟练地运用自己无懈可击的少女感去提升自己的银幕魅力。
且不说“少女感”从《山楂树之恋》的静秋开始,是否真的算是冬雨戏路上的束缚,就且说陈念这一角色与演员的年龄差,可以对比一下早前的一些国产青春片,演员与角色年龄气质上突兀的错位普遍存在,而在冬雨这里被磨平到如此了无痕迹,已经很了不得了,这是《少年的你》中周冬雨演技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表演”。
周冬雨不止一次地说过,饰演陈念是她有史以来最难的一次表演,由于没有相似的经历,以及演员与角色近乎完全相反的性格,她很难在表演中找到一个立足点。然而一旦进入状态,冬雨的表演便拥有了惊人的张力,来自于她自己,更来自于角色。
如果说寸头、满脸的血迹与伤痕、素颜出镜外加被点缀上的雀斑已经是一种挑战,那么曾国祥在片中大量运用的面部大特写则是把这一挑战拉到了地狱级难度,由于台词限制,陈念的情感张力大多来源于细微的面部表情,在特写镜头下容不得丝毫的偏差。同一位导演,冬雨却要从充满自由空间的舒适区一下进入纤毫毕现的精准领域当中,可喜的是她成功扛下了这种挑战。
还记得《七月与安生》中,安生在医院的那场哭戏吗?周冬雨在极短的时间内演绎出了那场哭戏中复杂的情感爆发,证明了自己是把握哭戏的一把好手,而在《少年的你》中冬雨令人印象深刻的哭戏充斥全片,眼泪是读懂陈念这个角色内心的关键,可以说片中没有任何一场哭戏是重复的,不同的情境下带出了人物内心的演变。
当陈念的母亲被公开侮辱,陈念本人也成为了全班取笑对象的时候,那猛然涌出的两行泪水是难以承受的委屈,在转头的一瞬间却也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愤恨。
在郑易的车中,陈念的泪水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不解与无奈,郑易口中的“成长法则”似乎只是让陈念继续忍耐。与母亲那段报喜不报忧的短暂通话,让泪水在脆弱与坚强的此消彼长间逃离自己,仿佛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彻底崩溃…
被泪水浸润的眼眶同样可以是充满力量的,影片后半段的状态与之前的截然不同,不再是那么冷冰冰的痛苦,她的眼泪可以折射出世界的恶意,却也不乏凝视小北时的温暖,不论情感的光谱在泪光中如何游移,那始终都是全片中最为清澈的一隅。
周冬雨很强,但全片最为高光的时刻却是她与易烊千玺一同完成的。陈念与小北隔着玻璃,百感交集,没有任何台词,或者说此刻已不需要台词,流淌过的所有情绪在此刻汇集,他们的眼神与面部表情胜过了万千语言,映射到玻璃上的身影与真实的面庞虚实相交。
这种灵魂的对话,曾国祥不在乎时长的风险,放其任性进行,这种光影间的灵魂交流现如今已然可遇而不可求,如此酣畅淋漓的对手戏,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这就要说到易烊千玺了,如果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看了刚刚那场戏,我绝不会相信这是他的大银幕首秀,从形象到气质,再到诸多表演的细节,我甚至怀疑不会再有比此时此刻的他更合适这个角色的人了。
稚气尚存,你会相信他身上存在着很理想化的那部分思绪,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有一股我非常欣赏的“狠劲儿”,那是他自己摸索出的生存法则,也是保护自己脆弱部分的坚硬外壳,你能看到“狠劲儿”背后的东西,他有试图隐藏的软肋。
而“狠劲儿”本身又不是全然铁板一块,它有很勉强的那部分,那这种外壳作为守护陈念的武器时,我们能感受到它遭受现实冲击时的压迫,小北在警局中的表演就把这种层次感给带出来了。这种状态在成人世界的边界做着最后的抵抗,本质上这同陈念一样,都是片中最纯粹的地方。易烊千玺真的就像导演说过的那样,眼中是有“东西”的。
正是二人的这种演技,全方位的立起了两位角色。而正如我前面所说,《少年的你》的表达还有更多。
导演曾国祥不仅很会讲故事,而且对于影像质感很有追求,大量快速的剪辑与手持摄影,以及其偏爱的大特写,这些都构成了影片中那种令人紧张的氛围。在摄影师余静萍镜头中的“安桥市”完全融入到了影片略显阴暗沉重的基调中,学校与高架桥,陡峭的阶梯与桥下的陋居,构图中就透着压抑。
片中不少场景其实都如同牢笼一般,与世隔绝,学校本就如此,还装上了栏杆。至于小北住所的取景地,今年夏天我也去过一次,恰逢阴雨,杂草丛生,若是从路面经过,旁边仿佛就是悬崖,没人会注意到桥下有着怎样的挣扎。小北与陈念初次相遇的玩具童车城,也是被笼罩在周遭高大建筑的阴影之中,仿佛这座城市就是要困住每一颗想要突围的心。
这样的环境刻画让校园霸凌显得更为残忍,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在各处场景无数次出现的监视器,似乎代表着成人世界所谓的秩序,但每一次,暴力与悲剧都发生在它们监视不到的角落,而它们看到的,却成为了他人“误解”两位少年的证据,何其讽刺啊。
那么其它记录手段呢,那些被普及的智能手机,直接勾销了现实与影片表达间最后的鸿沟,冷眼旁观,即是加害。更可笑的是在片中,拒绝旁观成为了最危险的举动,会让拒绝冷漠的人成为下一个猎物。
至于未成年人暴力本身,即便是经过调整,也仍旧是目前国内大银幕上很罕见的。但曾国祥并未止步于此,他不仅仅刻画出了施暴者与受害者,以及围观者,他试图描绘的是形成这种暴力的社会,要探讨的是暴力背后深层的原因。
周也饰演的魏莱是片中的主要施暴者,展现暴力的一面固然重要,但挖掘暴力背后的逻辑更加关键,这也是魏莱和她所代表的施暴者可怕的地方。
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也是片中的“少年”,步入歧途的他们不会像大人从最实际的利益出发,所以大可不必有什么狗血桥段,甚至连私人恩怨都提不上,这种暴力可能就是单纯的宣泄。释放自己原始一面的时候,他们可能自己都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暴力,以及这些会给被害人造成什么影响。
陈念既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对于魏莱而言,陈念出现在被被害者名单的中间只是偶然,而这种偶然性与无意义,使得片中的欺凌更加具有社会普遍性。
然而对于施暴者,影片并未进行单纯的批判,而是也点出了背后可能的原因,几位施暴者糟糕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毒打与冷漠,换个角度看,她们也是弱者。在家庭缺位上,片中的施暴者与受害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境遇,弱者与弱者相互蚕食,才是更为残酷的地方。
片中的大人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少年,然而摆在少年们面前的是什么?老师的敷衍,警察的怀疑,家长的纵容,这种居高临下的“大人世界”才是校园暴力滋生的深层土壤。
那么“大人世界”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只不过被换了个面目示人而已。
这也是我认为全片最精彩的地方之一,这种“秩序”在叙事上的支点居然是高考。
一开始我觉得曾国祥很厉害的一点,就是对于备战高考时的校园面貌,太写实了,黑压压一片学生的镜头,让我在脑海里跳接的是《摩登时代》开场的羊群,只不过,他们又是被什么所盲目驱使。嘈杂的诵读,鸡血式的口号,空气中弥漫着躁动的不安,其中有一件可能不少学生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我在过往的国产青春片中却完全没有印象——按考试成绩换座位。
这个场景与小北一行人在麻将馆里与人群殴剪辑在一起,它暗示的就是这种唯成绩论的思维方式,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高考在片中不再是一个“成人礼”,《少年的你》背离了同类型影片对于高考的一贯描绘,将其解读为了提前适应“成人世界秩序”的一种手段,这也导致了校园中的肉体霸凌顺理成章,秩序内与秩序外,是共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一定不是巧合,陈念英语听力的内容讲述的也是弱肉强食的秩序。
这一意象联系在高考考卷开封与挖掘尸体平行出现时达到了顶峰,很大胆,冲击力也绝对够强。再回过头想想魏莱,她的苦苦求饶没有一丝是出于愧疚,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以及高考过后所谓的“美好未来”,她空洞的眼神没有灵魂,异化成为了生存欲望驱动的捕猎者。
相比让警察更好地了解真相,老师也以备战高考为由让陈念离开,再看撒在座椅上的那滩红墨水,难道真的只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恶作剧”吗?乍一听没有问题却细思极恐的逻辑。
总是被责问,你们为什么长不大?那么片中那些被无形的剪刀修剪成统一模样的学生们,被效率与竞争所奴役的少年们,没有任何一节课教会他们该如何长大呀。
尹昉饰演的警察郑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左右为难,警察说他有失专业水准,少年也因不信任而拒绝敞开心扉。有意思的正是这个想把一切拉回正轨的人,他的名字,就是“正义”,如果仅仅是聚焦于暴力本身,那么这个问题也许会被一时遏制,但不会得到真正的改善。
只有家庭、学校与执法系统等构成的“大人秩序”真正地运转起来,学会反思,少年们才不用背着伤痛与世界为敌,那么真正的正义,也许才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吧。
PS.
强推Varqa Buehrer为《少年的你》谱写的配乐,基于同一主旋律的“Examination”与“A Drop In Ocean”兼具了少年背水一战的悲壮感,也有那种冲破乌云,重见天日的勇气蕴含其中,“Examination”更为低沉紧张,而“A Drop In Ocean”给我的感觉,是以私密且细腻的情感为底,后奏出了情感强大的内在张力。很少有国产电影的原声能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很期待这位创作者之后的作品了。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13n.com/tvnews/11.html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Copyright © www.113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13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