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大结局很圆满,冯茜茜去了深圳发展,冯晓琴住进了朝思暮想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顾昕跟葛玥3年后也会团圆,展翔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部剧,很多人看的是婚姻生活,还有家务琐事,以及房子,在这些事之外,有件事更值得关注:养老!
顾清俞帮助冯晓琴买房子,她说不是为了想让冯晓琴赐顾帮衬爸爸,这话绝对是违心的,她一定是站在顾士宏的角度考虑的,让冯晓琴离爸爸近一些,也能帮她赐顾帮衬爸爸。
住得近,顾士宏就能够经常看到孙子,万一顾士宏遇到紧急情况,冯晓琴也能照应着,人老了,身边没有人就是不行,顾清俞理解理睬这一点。
在剧中,老年人的养老都不成问题,可是在现实中,养老要残酷得多。
一、有儿子的比不上无儿女的?
张阿婆夫妇是“丁克”,两口子潇洒了几十年,旁边人不理解,认为他们这样的人就是另类。真实情况是,他们是被迫“丁克”,张阿婆不克不及生育,为了赐顾帮衬妻子的面子,他们对外说是两小我私家自愿“丁克”。
“目下当今社会上一些丁克的小夫妻,又有几个是好好过日子的,何况还要往撤退退却几十年,那个年代,不养孩子不做家务,只晓得白相,简直难以想象。便与他们保持距离。唯独这两人不觉,依旧言听计从,日子倒也过得风生水起。”
邻居经常对他们指指点点,说他们是老不伦不类,只贪图自己享乐,老了孤独也是他们自找的。
“其实也该想到的,那样年纪的人,又有几个能潇洒到那种境地。儿女是根。中国人都信这个。”原著中,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他们也想要孩子,只是生不出来,老年生活外在的自在,心里却有大遗憾。
老两口选择了“以房养老”的形式,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家里请个钟点工,不用操心家务事,没事就出去跳跳舞,过得很潇洒。
同样是住在这个小区的周老太,她就没这么潇洒了。
“她是贵州农村人,儿子在上海娶妻生子后,便接了她来。白天带小孩做家务,晚上出来捡垃圾。其实也是闲不住。为这事她儿子不知与她吵了多少回,说家里不缺钱,犯不着出去丢人现眼。她却死活不肯。”
她去垃圾桶里捡垃圾,还要用捡垃圾的那双手做饭、带孩子,儿子觉得不光彩,儿媳觉得不干净,最后把她送到了展翔开的养老院。
邻居都嘲笑她,有福不会享,每一个月捡的垃圾能卖一千块多钱,只是她儿子一副麻将的钱。
张阿婆和周老太,同样住在养老院,一个是无儿无女,一个是有儿子,儿子还是干部,最后的养老体式格局却一样,难道养老真的指不上孩子吗?
二、不生孩子,靠养老院行吗?
张阿婆夫妻二人没有孩子,年轻时也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挣的钱都花在了夫妻二人身上,孩子的教育、结婚等开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开支,张阿婆家不用,他们可以做到极乐世界。
这样看来,无儿无女,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是否是也很好呢?我觉得不是。
自从脑袋时不时迷糊后,张老太经常认为自己还年轻,想着生孩子的事,她有一次自己坐地铁去了一家医院:
“就是那家医院,当年查出她不孕。”
张老头一句话说出了她的心病,这就可以看出来,张阿婆是很想要孩子的,在她人生最后的阶段,她想的就是要弥补这辈子的遗憾,生个孩子。
周老太虽然也被儿子送到了养老院,她儿子儿媳过得好,有孙子,她心中没有缺憾,可以安心养老。
顾磊去世后,顾士宏担心冯晓琴把孩子带走,不舍得孩子,虽然顾士宏养老是不指望孙子的,但是,看不到孙子,他的老年生活不会那么幸福的,年纪大了,最大的快乐就是天伦之乐了吧!
同样是顾家,顾士莲不克不及生孩子,在她四十多岁的时候,抱养了女儿朵朵,后来为了朵朵去国外学习,她特地把大房子置换了套小房子,差价作为朵朵的学费。
顾士莲抱养朵朵,一是因为日子过得没意思,更重要的缘故原由也是担心老年身边没人。
我觉得最起码在我们国家,养孩子,指望他养老,是大多数人的设法主意。
这个“养老”,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不是说老了一定要到儿女家去住,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分隔隔离分散住,但是心里有念想,也是一种“养老”。
晚年生活,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真的不一样,顾士宏要的是孙子在面前目今,张阿婆想有个精神寄托,顾士莲收养朵朵也为了晚年不那么孤单。
三、“不晚”养老院
展翔开的养老院,每一个月的费用没有具体说,但是,大家想一想也知道,一定不会便宜,极可能就是一小我私家退休工资的全部,有可能还不够。
在“不晚”里的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很幸福的,现实中的养老,就达不到这样了。
在这里养老的老人,必须具备这3点:
1、健康的身体
冯晓琴一入手下手对“不晚”的定位是“托老所”,老人白天在这边,晚上回家,这样的话,家里人就不用特地回来给老人做饭了。
这就要求老人的身体一定要好,“不晚”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供他们娱乐、打发时间。
如果身体条件不好,住在这里还是家里,生活质量都不会好。
2、足够的养老金
养老金养老将会是今后重要的养老体式格局之一,子女的生活负担也重,再让孩子拿出一部分钱交到养老院,那比多养一个孩子还要困难一些。
养老金多,你就能够选择去条件好一些的养老院,养老质量也会好很多。
现实情况是,很多人的养老金要补贴孩子、孙子,另外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养老金,即使有,也少得可怜,特别是在农村,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养老金更少。
3、家里人的支持
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自己有钱,就能够去养老院,为何要家里人支持呢?
有人把养老院跟养老需求之间的“买卖”,看成是一种协议,老人出钱,养老院负责养老。但是,如果养老院不按协议办事呢?你能让一个生活不克不及自理的老人,跟他们理论吗?显然不克不及。
这时候候,就需要有家人去监督,如果养老院做的不好,没有按照协议去履行职责,甚至对老人做出不好的事,家人就会替老人主张权利,这个角色大部分是子女承担。
“不晚”养老院里的老人,他们大多数都会具备这3点,现实就比较残酷了,一样平常身体健康的老人,家里人不会把他们送到养老院,身体不健康,家里又没有钱,也不会送。
所以,“不晚”的养老体式格局,我觉得在现实中很难,“等我老了也住进这样的养老院”这样的设法主意,也只能是想一想而已了。
四、养老该靠谁?
我们先看看《心居》中的养老体式格局,主要是这3种:
1、靠儿女养老
顾老太,她有三个孩子,她的养老主要是靠二儿子顾士宏,由儿子、孙媳妇负责她的生活起居。
她的身体算是好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理,到了生命最后几天才需要有人伺候。
顾老太就是很典型的靠儿女养老,好在顾士宏孝顺,她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周老太也一样,她是农村人,退休金估计很少或者没有,她也是靠子女养老,养老院的钱肯定是她儿子出的,她也算是靠子女养老。
2、以房养老
张阿婆住在“不晚”养老院之前,她和老伴就是以房养老。
什么是以房养老?简单的说,就是你把房子“卖给”银行,银行“倒按揭”付钱,每一个月支付一定的钱给你养老,到了一定期限,银行就会把房子收走。
有人调侃这种养老体式格局是:人没了,钱也花完了。
3、养老金养老
顾士宏就是这样的养老体式格局,他是退休教师,有退休金,即使儿女都不给他钱,单靠退休金养老也够生活,还会有富余。
这几种养老体式格局,最根本的还是“以钱”养老,无论是在哪养老,你自己没有钱,儿女有钱也行,如果自己没钱,儿女也没钱,你就好好保持身体健康吧!
曾经看过一张图片,不同年龄段人群认为需要为养老准备多少费用,有近三分之一的95后认为,养老需要准备500万元,甚至更多。
这样看,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冯晓琴的一些做法了,她也是为自己的将来焦虑,看到顾磊不求上进,整天只知道打游戏,这样下去,他们老了估计得喝西北风。
手里有钱,老了就不会太慌,不会给子女增添经济上的负担,像顾清俞,以她的经济实力,养老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五、养老,还真离不开孩子
说来说去,很多人觉得养老最需要的是物质条件,这点没错,但是,我觉得也得有孩子。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日子过得快,当你老了,更糟糕一点,你病了,甚至连门都出不了了,那就是光阴似箭。
生病住过院的人应该能懂,那样的日子真的是煎熬。有人说,只要年轻时过得潇洒就行,老了凄凉那几年,值。
别忘了,你目下当今是身体健康,用目下当今的心态去揣摩年老的心态,大概率会让你后悔。
那些说老了以后不指望孩子的人,他们一定年纪不大,那些年纪大了的人,没有几个还敢说这样的话。
如果说子女都靠不住,你还指望别人对你有耐心吗?
交了同样的钱,同样是不克不及自理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一个是家人经常去看,一个是常年没人去关心,护工会更重视谁,答案很清楚吧!
生孩子,就是指望他们给父母养老,这样的设法主意确实是自私,我觉得换成陪伴更好,孩子是婴儿时,父母陪伴他们去认知世界,细心呵护他们成长,父母年迈时,孩子陪伴父母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中间就靠一个“情”字维系。
冯晓琴跟展翔合作开养老院,两小我私家都是不忘本的人,特别是冯晓琴,顾老太一直看不起她,她还能做到那个份上,真是不易,她经营养老院同样是用良心在做事。
对比《心居》中的幸福养老,现实中的养老,就残酷多了。
虽然经常听到有人说,以后根本不指望孩子养老,我觉得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自己把养老钱存好,更需要的是孩子参与自己的老年生活。
关于养老,你觉得是钱重要?还是身边有人重要呢?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13n.com/tvnews/22724.html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Copyright © www.113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13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