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世间》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很多人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场景,那时的年味很浓,生活很苦,对比目下当今的生活,让人感慨万千。
这部剧之所以会这么火,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缘故原由是太真实了,勾起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浓浓的亲情味道,父母的教育体式格局,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家人相处,简直如出一辙。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4场戏是“吵架”,特别是周家父子吵架的戏份,引起很多观众共鸣:我跟爸妈吵架时,说的就是这些话。
一、周蓉的“间断中止关系”
周蓉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周志刚最偏心她,得知周蓉去贵州下乡是为了一个北京诗人,周志刚气得几年不跟她联系。
周志刚是因为心疼她,贵州当时特别很是贫穷落后,他是担心女儿在那吃苦,担心她的身体,还怕她上圈套冯化成骗。
再说了,从古至今,哪一个父母不操心儿女的婚事?周蓉要嫁给一个父母从来没听说的人,父母生气很正常,无论如何,周蓉这件事做得特别很是不合错误。
更不合错误的是,她不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有多深?她以为周志刚还在生气,没有原谅自己,周志刚十分困难来到贵州看她,想跟她好好谈谈,她说的话太伤父亲的心:
“如果因为他,连累了咱家什么,我可以跟你们,间断中止家庭关系。你们就当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爸没妈,这要还不够的话,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你跟我妈的养育之恩,我哥跟我弟的情同手足。”
目下当今也会有很多女孩为了爱情,宁愿选择跟父母间断中止来往,这样的做法真的太自私了。
实际上,周蓉很在意家人,她心里一直期待父母的原谅,但是,这话说得让周志刚心寒,为了一个什么诗人?连自己的爸妈手足都能抛弃。
“我告诉你周蓉,你可以不要我这个爸,但我还想要女儿。”
世上能赢过子女的父母很少很少,因为父母爱子女永远大过于子女爱父母。
周蓉和周志刚的父女之情很深,如果互相不在乎,周蓉也就不会希望求得他们的原谅,周志刚也就不会那么大老远,费那么大劲给女儿背来面粉等食物,陪她过年。
二、郝冬梅的“教训太轻”
“你们看人永远不看好坏,先看阶层,你们对那些比你们职位地方低的人,永远充满了戒备,就生怕别人沾你们的光,利用你们……要我说,过去给你们的教训就还是轻。”
郝冬梅说完这些话,她挨了妈妈一巴掌。
过去的十年,他们一家三口都过得很不好,郝冬梅因为掉进井里失去生育能力,原著中,郝冬梅的父亲狱中去世。
她说“教训不够”这话确实过分了,母亲金月姬打她是因为她不理解自己,也不心疼自己。
蔡晓光求她爸爸办事,周秉义说不应该,而郝冬梅设法主意简单,在她心里,父母不愿意帮忙,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起过周家。
金月姬认为自己很尊重周家,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克不及像普通亲家那样跟周家来往。
在这一点上,郝冬梅不理解父母,其实他们不是因为教训不够,而是过去的教训太深刻,所以他们目下当今才会小心翼翼。
另外,金月姬也说了,可让周家人来家里坐坐,或者她和丈夫亲自去,郝冬梅依然觉得妈妈太假,是装样子。
她的爸爸哮喘犯了,这是没人能提前预料的,礼物也是秘书带去的,根本不是她妈妈有意把礼物还回去的。
事情摊开了说,我觉得才会减少没必要要的误会,郝冬梅的父母能坐到这个位置,很多事确实不由自主。
但是,郝冬梅把她父母想得太“坏”,确实不应该,这就是高处不胜寒,金月姬跟她解释,她也不会听,周秉义后来当了高官,才真正理解了岳父母。
三、周志刚的“永远倒数”
周志刚是工人身份,他说话比较直,脾气也不太好,心思也不够细腻,有时候说话难免会考虑不周。
“周秉昆啊,说你赐顾帮衬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这是你爹我给你找的台阶。你拍着自己良心,你问一问,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着你,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从小你哥你姐姐人家学习好啊,你在你那个班里的成绩,那永远都是倒着数,心里没数吗?”
这些话说出了周志刚的心声,他看到儿子周秉昆不理解自己,跟自己怄气,他也不由得爆发了。
但是,他心里是很爱周秉昆的,小儿子对家里做的贡献,他看得一览无余,赐顾帮衬瘫痪的妈妈,还赐顾帮衬外甥女,这是在替哥哥姐姐尽孝,没有他,周秉义和周蓉不可能安心读书。
周志刚说周秉昆的成绩在班里永远倒数,让周秉昆认为父亲看不起自己,更喜欢哥哥姐姐。
哥哥姐姐都是北大毕业,一个娶了省长女儿,一个嫁了著名诗人,自己只是酱油厂的普通工人,娶的媳妇还带个拖油瓶,三个孩子,自己最没出息。
周秉昆说父亲带全家出去拜年,是因为父亲想显摆,不考虑自己感触感染,甚至会觉得父亲瞧不起自己,更偏爱那两个。
实际上,周志刚很心疼他:“你是我们家,三个孩子里,我最满意的。”
孩子越成功,父母得到的实惠越少,而留在身边的那个,才是真正能孝敬父母的。
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周秉昆没“出息”,大家都能看出来,周志刚说出来就不合错误了。
这就像是一家里有三个孩子,父母对混得最不好的那个孩子说:过成这样,你倒霉,怨你自己!
“从小到大,你哥你姐学习好,你都是班级里最后一个,倒数,是否是事实?”
如果周志刚能把自己的真心话早点说出来,周秉昆就不会对他有那么大的误会,父子就不会几年不通信。
家人之间,伤人的实话,还是少说为妙,有可能会成为一生的疙瘩。
四、周秉昆的“最没出息”
周秉昆对父亲有怨言,是因为他认为父亲更喜欢哥哥和姐姐,自己最没出息。
“你考虑过我感触感染吗?考虑过吗?你小儿子,干啥啊,都是一个爹一个妈生的,都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没出息,我多难熬难过你知道吗?”
周志刚并无这样想,他知道家里出力最多的是小儿子,只是从来没有透露表现过认可,因为周秉昆太犟了。
最没出息的孩子,在家里的存在感低,因为大家都会关注那个“有出息”的人,不仅是在家里,在哪里都一样,因为觉得特殊,觉得稀奇,才会更加感兴趣。
周秉昆说话也挺气人,他一次次用“省长女婿”去激怒父亲和哥哥,说话古里古怪的,谁听了都会不好受。
在父母眼里,孩子出息了,自己很有面子,想显摆显摆,这是人情世故。他就心里不得劲了,认为父亲看不起自己。
他自己说的话比较好,孩子以后长大了,只要不偷不抢,本本分分过日子,哪怕是淘大粪,他都不会嫌弃,会尊重孩子。
他就没有想过,自己父亲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从来没有嫌弃过周秉昆,只不过不太会说话。
五、不克不及好好说话,是家庭的悲哀
在家人之间,语言暴力往往更伤人,想一想自己记恨某小我私家是否是因为他说了某句话呢?
“你最没出息”、“你真没用”、“我老了不用你管”、“你真给我们家丢人”……这些话说出来,对方就可能会记一生,特别是家人说的。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触感染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管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其实,语言暴力最根本的缘故原由,还是忽略了对方的真实感触感染,如果都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根本不会说出那些话。
“你哥你姐,考上北大了,我这脸上有光啊,自己的孩子出息了,努力了,当爹的无所谓?不透露表现?这就行了?这是木头啊!”
换位思考能让彼此互相了解,当然,前提是得双方都愿意沟通,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摊开说,把话憋在心里,这样只会加深矛盾。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愿意倾听,如果一个愿意说,另一个根本不听,那这样的沟通也是无意义的。
在我们父母的传统思想里,父母的话即使错了也是对的,因为是为了孩子好,哪怕父母错了,也不克不及给孩子道歉。
我觉得这样的设法主意该改改了,周志刚主动等周秉昆下班,就是想跟他好好聊一聊,其实他就是在主动“道歉”,想把爷俩之间的疙瘩解开。
一家人之间不该有误会,如果有,那也比与其他人的误会更好解开,别让“不好好说话”毁了亲情关系。
“你该揍揍呗,都放当爸了,还有爸揍你,这不就是幸福吗?” ——周秉昆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13n.com/tvnews/21493.html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Copyright © www.113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13影视